記者發現,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腳步又再加快,本周后半期,一系列新的舉措推出,不僅涉及國土空間規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等方面,更聚焦民生,簽署康養合作協議,推動京唐養老協同落地;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發布評估規范,填補相關服務工作空白。
京唐兩地簽署12項康養合作協議
京籍老人唐山養老 兩地政策同享
【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 王琪鵬)日前,京唐康養合作交流會在河北省唐山市舉行。京唐兩地政府部門、養老企業簽訂12項康養合作協議,推動京唐養老協同落地落實。據介紹,到唐山養老的京籍老人在享受北京養老政策的同時,將疊加享受唐山的養老政策。
為進一步深化京津冀地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搭建京唐養老服務資源對接交流平臺,北京市民政局聯合唐山市政府共同舉辦了本次京唐康養合作交流活動。本次活動,市民政局組織了近百人的考察團前往唐山市深入考察,引導北京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和項目向河北省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布局,有效促進優質企業與優質項目的集中對接,達成一系列合作。
在簽約儀式上,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辦事處、中國光大養老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中國老齡事業基金會等單位與唐山市簽署12項合作協議。據了解,本次簽約的12個項目共涉及唐山7個縣市區,涵蓋項目建設、合作交流、人才培養、服務升級等方面。簽約企業代表、唐山首佳養老產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蒲文慧表示,借助京唐養老協同的機遇,他們此次與北京市的機構簽署了5項合作協議。未來,他們將主動對接北京市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標準,助力唐山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唐山距離北京較近,并且在養老服務方面形成了品牌優勢,積累了很多經驗?!北本┦忻裾逐B老工作處處長周玉介紹,下一步北京將繼續聚焦“六個協同”,特別是在項目協同上集中發力,搭建養老服務資源對接平臺,定期組織北京養老機構和企業前往河北省環京周邊地區對接項目需求,引導北京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和項目向河北省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布局。
唐山市養老機構規模居河北省首位。近年來,唐山圍繞京籍老人來唐養老打通了一系列政策堵點,在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老人能力評估結果互認、住院異地結算等方面不斷完善政策。目前,入住唐山市養老機構和在社區居住的京籍老年人已超過400人,今年來唐山旅居的京籍老年人超6000人次。
“我們承諾,來唐養老的京籍老人在不折不扣享受北京養老政策的同時,疊加享受唐山的養老政策?!碧粕绞忻裾志珠L張萬如表示,唐山將陸續推出更多政策措施,解決京籍老人來唐養老的后顧之憂,為京籍老人來唐養老提供專業化、精細化、多元化的優質服務,讓老人充分感受到“離京未離鄉”“離家不離親”。
推進現代化首都都市圈高質量建設
京津冀三地共商 國土空間規劃協同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京津冀三地規劃協同工作邁上新臺階。近日,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專題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2023年—2035年)》編制工作初步思路,提出首都功能、沿海港口、安全韌性、流域治理、產業廊道等方面的研究重點。
會議聽取了《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河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編制有關情況,審議通過《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專題工作組工作機制》《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專題工作組2023年重點任務》,明確了三地共商聯動的工作原則,并細化年度重點任務。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詹曉陽說,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堅持、貴在協同,河北省將與北京市、天津市協同解決跨省市重點問題,優化區域空間布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具體包括,圍繞推進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編制,推動雄安新區、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等重點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陳勇說,要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發揮規劃引領和要素保障優勢,持續提升京津合作示范區承接能力;加快推進京津冀港口樞紐形成合力,強化天津港服務保障功能,與北京、河北共同開拓腹地運輸通道和運輸網絡,加快國家陸海雙向開放的橋頭堡建設。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任張維說,要進一步凝聚協同共識,以更緊密的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和更開放的工作組織模式,深化三地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在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的協同配合,形成規劃實施的更大合力,使空間規劃更好服務于區域可持續發展。
“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應有之意?!本┙蚣铰摵限k常務副主任、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表示,加強空間規劃統籌引領是高質量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舉措,要進一步優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促進非首都功能梯次有序疏解,提升資源要素配置效率。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李楓對三省市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協同發展形成的階段性成效表示肯定,同時建議編制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應先易后難,從已有共識的事情做起,用好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不斷拓寬研究思路,集思廣益;要把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相結合,落實好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廊坊上線
本報訊(記者 李如意)日前,以“數聚廊坊 智享未來”為主題的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上線儀式在河北廊坊舉行。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以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為底座,作為一體化城市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旨在解決算力普惠、科研創新、應用孵化與落地、人才培養等AI發展關鍵問題,讓AI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成為城市公共基礎資源,為河北及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
活動當天,廊坊市政府主要領導、省直部門領導及與會院士、企業代表參觀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并組織會見,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在會上正式成立,廊坊發改委副主任王子輝向與會嘉賓解讀人工智能產業政策。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北京思圖場景數據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12家算力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與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完成簽約入駐。北京中科聞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工(北京)空間信息應用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將發布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聯合解決方案,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與北京交通大學聯合成立實驗室,與長城汽車大模型簽約戰略合作儀式。
當前,廊坊正在著力打造世界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并明確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培育,河北省印發了《關于支持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廊坊市出臺了《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三條措施》,先后招引了華為、中興、維信諾、潤澤、建華高科、翌光科技等一批知名企業?!袄确恍畔⒓夹g和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成為河北省首批重點支持的產業集群之一。2022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9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9.1億元,總量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二位。
依托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礎,廊坊于2022年在河北省率先啟動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新賽道。據了解,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由廊坊市委、市政府主導,總投資5.1億元,落地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15畝,建筑面積2900㎡,規劃300P算力,一期建設的100P算力,相當于50萬臺高性能計算機。今年6月,計算中心獲得科技部頒發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籌),正式進入國家隊。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四大平臺,形成“一中心、四平臺”架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一中心”)承載基建基礎設施、軟件基礎設施及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四大平臺包括公共算力平臺、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和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臺。
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負責人張斌介紹,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廊坊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它將依托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包括Atlas系列硬件、異構計算架構CANN、全場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昇騰應用使能MindX以及一站式開發平臺ModelArts等,幫助伙伴和開發者高效使用AI能力,使能大模型創新,加速千行萬業智能升級。
未來,廊坊市將依托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匯聚一批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同時,孵化一批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并積極面向產業賦能,推動京津冀地區千行百業智能升級,牽引京津冀創新成果在廊坊轉化。
京津冀首個民生保障領域區域協同地方標準發布
本報訊(記者 張楠)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近日發布《救助保護和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心理評估規范》,規范將于2024年1月1日實施。記者了解到,這是京津冀三地發布的首個基本民生保障領域區域協同地方標準。
規范將通過京津冀救助保護和兒童福利機構實施落地,對民政部門監護的未成年人開展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測評,對于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鑒別,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進而豐富拓展救助保護內容和方式,探索建立具有京津冀特色的新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進一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規范的發布實施,標志著京津冀救助保護和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心理評估工作在標準化、規范化方面有了新的提升,進一步豐富拓展救助保護內容和方式,是推進具有京津冀區域特色的新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建設方面的積極探索,將進一步填補兒童心理標準化服務工作的空白。
此外,京津冀三地還同時發布協同地方標準《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工程建設導則》。該標準規定了京津冀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工程建設的布設,設施(設備)、收費廣場和收費島改造、安全設施相關技術要求,將優化京津冀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計費方式,實現封閉式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同步實行不停車稱重,有效防止超載問題出現。